老旧小区改造(应城篇) ——完善城市功能 推进城市更新
2019—2022年,应城市共改造完成15个片区187个小区,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惠及 1.8万户,完工的小区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2023年,我市纳入改造的5个片区的老旧小区共计97个,涉及10111户,总建筑面积98.27万m2,项目已于2023年2月进场开工,计划于2023年7月中旬完工,改造规模居全省前列、孝感市第一。近年来,应城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区块化、片区化、社区化工作模式。
水仙花园篇
水仙花园小区由原水仙花园、汪家台四大家小区、水产家属院、信用社家属院整合改造而成。小区共有房屋24栋,住房432户,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2020年,应城市抢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遇,为了构建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树立城市更新和大社区理念,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多方筹措近1800万元,积极推进水仙花园小区的老旧改造工作,将零散、破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老旧小区改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近年来,由于涉及网络通讯行业的企业比较多,各拉各的线,形成凌乱的飞线;有的住户多次更换网络服务供应商,出现了一家有多根线的情况,新的网线扯上了,原有的废旧线缆未抽除,导致各类管线在小区内越积越多。
凌乱架空线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线路权属单位较多,施工任务繁重,综合协调的工作量很大。面对“蜘蛛网”乱象,施工企业对小区内各种架空线路、废旧线缆、违规架设和私拉乱接等乱象逐一摸排,制定整改方案。联合四大运营商按照整改标准,将所负责区域线缆全部厘清,拆除废弃线缆,对所有线路进行埋地铺设,同时对小区楼道内网线、电线进行规整,安装了穿线槽板,将楼道内原来的杂乱线路并入了新建槽板内,配合楼道的粉刷,改造完成后的楼道焕然一新。对比改造前的小区,小区内原来凌乱分布的外墙线路被规整入地,墙上、空中原来杂乱无章的“蜘蛛网”消失得无影无踪,线路变得规范有序,抬头便能看见一整片蔚蓝的天空……。
“以前各种电缆、电线、电话线乱成一团挂在空中,很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整理完,利索多了,也没有乱线遮挡天空,我们看着心情也很舒畅。”2020年春节前夕水仙花园的居民发现,楼宇间的空中的“蜘蛛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美观的机箱和布线。
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我市水仙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规整问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些长期以来积累的群众急难愁盼等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老旧小区改造唤起了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带起了社区洁美、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承担起小区的后续管理事务,使得改造治理的效果不断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西大街篇
西大街片区位于城中办事处西大街以南、人民医院以西地段,涉及7个小区、594户,楼栋 45 栋,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印刷厂家属院、金丰苑小区、物委家属区、公路局家属区、交通局家属区、西门口院区。
西大街片区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严重缺失,房屋漏雨普遍存在,下水道堵塞严重,乱搭乱建现象突出,公共安全隐患突出,居住环境十分恶劣,长年处于失管状态,居民反响强烈。
2021年,应城市多方筹措近1800万元,围绕“共同缔造”理念,积极调动居民参与到西大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中来,形成共谋、共建、共议、共享、共评、共管的生动局面。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优化了小区供排水系统、实现了管线入地、拆除了周边违建、对停车位重新进行了规划并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利用边角地、零碎地块,新建多处口袋公园和体育广场。口袋公园铺设草坪、增设长椅、建造凉亭,既激活了地块的功能活力和潜在价值,还满足了小区居民邻里交流、休闲的需要。体育广场包含标准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两个、乒乓球台4个,吸引小区居民前来锻炼健身,满足了居民的生活新需求、新想象,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西大街片区内有一段古城墙,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西大街片区原物委家属院与公路局家属院之间的应城古城墙南城墙西段垮塌,形成一个缺口。为保护重点文物,市住建局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垮塌部分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此次工作既完成了改造任务,又保护了文物安全。修旧如旧,留下了历史文脉,保留下了独属于应城的历史记忆。
每天下午,西大街片区年近七旬的居民李顺英都会坐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的凉亭里和十多名同龄人谈天说笑。“以前她老说要跑回老家去,说没有伴,现在好啦,天天在这里和大家聊天,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李顺英的儿子开玩笑说,“这次老旧小区改造真的是改到我妈妈的心坎里,得到实惠最多的就是自家爱聊天的妈妈。”
园丁新村篇
应城市园丁新村由园丁村、蒲源公寓、力强公寓、祥和公寓、都市画廊、铭新居6个老旧小区整合而成,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共有房屋37幢、户数1145户,投入资金2200万元。项目于2021年全面实施改造,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
2022年5月初,园丁新村小区有居民反映“小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美中不足的是门口池塘里太单调。我们居民有个小心愿,希望在池塘里能种上荷花,那就太美了”,现在池塘里已是荷叶遍布,与池塘边连廊、亭阁相映成趣,小区居民漫步闲庭,交口称赞。
“余毕生从教,束发之年踏上讲台,天命之年入住园丁村,到古稀之年已廾余载。其后小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道路破损,管道堵塞,杂草丛生。居此者时在祈盼改变小区面貌,提高生活质量。及至耄耋之年,欣逢党和国家情系民生,政府推进小区改造。仅数月时间,旧改工程竣工,居民额手相庆,真乃家家迎盛世,户户颂党恩。
而今时过境迁,旧貌换新颜。目之所及,道路宽阔平整,洁净如洗;入夜亮如白昼出行通畅;红色文化鼓舞人心,生态绿化处处皆景。宜居舒适,身心愉悦,徜徉其间,不亦乐乎。
民心工程和城市发展相关,与人民福祉相连。小区颜值得以提升,市民群众安居乐业。憧憬明天,小区还将持续发展,亦会在变化中愈加勃发生机日臻靓丽。
人云七十古来稀,吾曰笑看夕阳养天年。”此为园丁新村一位八十多岁的徐承善老教师发自肺腑的心声。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的“面子”也是民生的“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是居住环境提升的起点。接下来,我市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结合,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为群众解决困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造成果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蒲阳美食街篇
应城市蒲阳美食街位于城中汪家台社区,是我市2022年保健巷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重要节点,改造区域为蒲阳大道至东大街路段及保健巷小区中间路段至粮贸街范围内,整体呈T字形,南北向长258米,东西向长88米。2022年以来,应城市政府根据原居民的具体需求,对片区改造的理念进行思考与探索,高起点谋划改造方案,力求彰显片区改造特色。
城市“微更新”,留住市井“烟火气”。在保健巷美食街改造过程中,应城市住建局既注重硬环境的美感提升,在尊重街区的原始空间格局,保留以前的空间特质的基础上对原有建筑进行“穿靴戴帽”,也注重软环境的文化内涵,改造效果突出街区悠闲而雅致,市井而传统,力避街景的同质化,雷同化,形成了错落有致,井然有序的建筑布局,既兼顾了整体性,也突出了层次感。
本次改造把周边居民污水管全部接入市政主排污管道,地面保留雨水排入口,达到雨污分流的排水标准,并协调电力、通信等部门,对乱拉乱扯的各种通信光缆和电缆进行梳理规范,移除影响出行的电线杆,实施弱电信号线入地,消除安全隐患,真正解决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
在保留街区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还新建了仿古中式牌楼、民俗雕塑、统一店招、设置文化宣传栏、立面粉刷真石漆并刷黑路面,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在小巷两侧布置补植树木及绿植;巧妙运用建筑结构,在花箱中栽种了花草,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为凸显街区别致的美感,还安装了中式灯笼进行亮化提质,也与街区的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坚持紧贴群众、紧贴生活,利用原创墙绘,突出展示应城市的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
如今,特色鲜明的蒲阳美食街的“蝶变”让周边居民惊喜不已,推窗见绿、复古雅致,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千户老城区居民受益,更吸引了一批实力商家入驻。“看看我们现在的街区多美啊,生活在这里真的很幸福。”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居民们满是骄傲与自豪。
旧改为民,旧改惠民。在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城市持续按照“一区一品”高标准建设,用“绣花工夫”改造提升,真正把老旧小区变成老百姓家门前最美的风景,留住乡愁,也留住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孝感市住建局黄雷、应城市住建局张明庆供稿)
扫描分享
- 应城市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 2022-05-27
- 应城市政协视察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2022-11-22
- 应城:老旧小区改造 让城市更美好 2022-12-28
- “点”中居民幸福“穴” ——应城市推进... 2023-09-05
- 老旧小区改造(云梦篇) ——改造老旧小... 2023-09-05
- 应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按下“复工键” 2025-02-20